“复古照片展示了中央公园的胡佛城,一个由无家可归者在大萧条期间建造的棚户区,被摩天大楼所环绕”

“复古照片带你领略胡佛城,中央公园内的棚户区,大萧条时期无家可归者建造的,而今则被摩天大楼环绕”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1932年背景为中央公园西侧的胡佛村。

纽约每日新闻档案库/盖蒂图片社

  • 大萧条期间,美国各地开始出现了被称为“胡佛村”的棚屋区。
  • 这些棚屋以赫伯特·胡佛总统命名,由木材、锡、焦油和纸板拼凑而成。
  • 这些破旧的棚屋环绕在纽约最壮观的建筑物周围,引起了人们的想象。

在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市的中央公园曾是一个由无家可归者建造的小棚屋区。

这个简陋的小镇是一个被称为“胡佛村”的地方,以共和党总统赫伯特·胡佛的名字命名。美国人认为他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缓解大萧条的社会经济影响。

20世纪30年代,胡佛村在美国各地出现,一些村庄的居民多达1.5万人。尽管破旧不堪,报道指出,那些居住在这些村庄的人尽力保持家居整洁,自己也整齐地出现。

1931年,一位男子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我们努力保持清洁,因为这很重要。我以前从未过过这样的生活。”

中央公园的胡佛村并不是最大的,也没有存在最久,但一些纽约最壮观、最昂贵的建筑物周围的这一小群棚屋引起了人们的想象。

正如《纽约每日新闻》的一篇说明所说:“‘有’的人们可以透过窗户看到‘无’的人们的简陋房屋。”

以下是中央公园胡佛村的情况。

manhattan central park reservoir
2019年10月21日,曼哈顿上西区的埃尔多拉多公寓楼背景下,有人在中央公园内的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水库旁跑步。

蒂莫西·A·克拉里/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数百万人失去了工作和住房。就在这时,纽约市的一座新装饰艺术风格公寓楼——埃尔多拉多——竣工了。它俯瞰着中央公园的一个大水库。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1931年3月22日的中央公园水库航拍照片。

纽约每日新闻档案库/盖蒂图片社

打算将中央公园的这片水库变成“中央草坪”,但公园工程停顿了下来。埃尔多拉多的建造者没有计划提供一个破旧小镇的景观,但这就是发生的事情。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位于中央公园的一个胡佛村。

纽约每日新闻档案库/盖蒂图片社

其中一个棚屋区从中央公园排水后留下的“尘埃堆”中形成。

这些新的城镇被称为“胡佛村”,这个词是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公关人员查尔斯·米切尔森创造的。这是对共和党总统赫伯特·胡佛的一种政治挖苦,许多人认为他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缓解大萧条。

然而,1930年11月的一篇《纽约时报》文章称芝加哥一个棚户区的居民最早提出了“胡佛市”的名字。

胡佛市的市长是一位残疾的前铁路工人,他告诉时报:“建筑业在其他地方可能停滞不前,但在这里一切都在蓬勃发展。”

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胡佛。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hooverville大萧条
一名不明男子,头上裹着报纸,在纽约市的Doyer Street Mission上睡觉。

Weegee(Arthur Fellig)/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Getty Images

其中一些包括“胡佛毯”,指卧在没有家的人们头下的报纸,“胡佛野猪”指可食用的犰狳,以及指排队领取食物的人们外翻的口袋“胡佛旗”。

hooverville大萧条
1932年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处胡佛市贫民窟的两名年轻居民。

MPI/Getty Images

这些定居点遍布在空地上,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

hooverville大萧条
1932年的中央公园胡佛市,背后是中央公园西区。

NY Daily News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hooverville大萧条
1926年纽约市市长吉米·沃克在奉献仪式上发表演讲。

Getty Images

这些人让它变得宜居,有窗帘、椅子、桌子和一盏红灯笼。

《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称它被称为“小赌场”,参考的是当时市长吉米·沃克经常去的一家上层阶级餐厅。

hooverville大萧条
纽约警察,属于第77警区,负责中央公园的湖泊地区,纽约市。

Underwood Archives/Getty Images

这个营地是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早期迹象。

当时并不清楚大萧条的程度会有多严重,而且公众对无家可归者的看法大多是负面的。

hooverville大萧条
位于老中央公园蓄水池的大萧条小屋营地“胡佛村”

Getty Images

Politico报道称,胡佛的名字“已经成为冷漠的代名词”,公众开始对居住在胡佛村的人更富同情心。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水渠入口处建造的一座小屋及其居住者的特写照片。

Getty Images

法官暂缓了所有人的刑期,并给了每个人2美元的款项。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一名流浪汉站在他的小屋旁边,远处是市中心的天际线。

Getty Images

《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写道,有九名男子住在六座小屋里,他们因无业可依而被逮捕,但最终被撤销了指控。

其中一人告诉记者:“我们努力保持整洁,因为这很重要。我以前从未过过这样的生活。”

《纽约时报》报道说,胡佛村的居民“尽力让自己看起来体面,并尽量保持他们的小屋干净整洁。”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胡佛村的居民聚集在市镇的主要建筑物——豪宅外面,豪宅位于岩石悬崖的庇护处,以免受寒冷的风吹袭。

纽约每日新闻存档图片via Getty Images

那就是大萧条时期的顶峰了。每座小屋都有床和椅子,一些还有地毯,而一座有瓦片屋顶的砖房则被称为“Rockside Inn”。

当时,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25%。在全美范围内,约有200万人四处寻找工作。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1931年的纽约市“胡佛村”。

Getty Images

它有几个名字,比如“胡佛谷”或“被遗忘的人类深渊”。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背景中中央公园西部城堡的尖塔与这一排简陋的小屋形成了奇特的对比,这些小屋是失业者在中央公园的老下水井处建造的。

Jack Clarity/NY Daily News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纽约每日新闻》的一个标题写道:“‘富有者’可以从自己的窗户上看着‘无产者’的谦卑房屋。”

hooverville great depression
1933年1月在中央公园的一个胡佛村。一列不断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片由退伍士兵建造的旧水库地区的小镇上游览。

Leroy Jakob/NY Daily News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一位名叫拉尔夫·雷德菲尔德的前高空走钢丝表演者进行了表演。另一名名叫帕特里克·麦克德莫特的男子说,他从将3,000人收入小镇的门票中赚到了47美元。

麦克德莫特后来因为在不穿足够衣服的情况下跳舞和唱歌而被判入狱六个月。

 

大萧条时期的中央公园
可以看到俯瞰中央公园和前景中的池塘,左侧是上西区的建筑,右侧是上东区。

MCNY/Gottscho-Schleisner/Getty Images

1933年6月,一名巡警问一个在摇树的人在做什么。

这个人回答道:“我们每天都这样做。我们吃这些浆果。你知道圣经中的人们靠无花果树生活,所以我们靠这里公园里的桑树生活。”

 

大萧条时期的胡佛城
1933年,该殖民地的一些居民围坐在火堆旁试图取暖。

Getty Images

Jablons将他们描述为“站在空的油桶周围的男人,就像我们今天在无家可归者中看到的那样。”

“我对30年代的这些男人从没有特别害怕,我记得他们穿着得体,没有威胁,”Jablons写道。

“但是对于住在Riverside Drive或West End Avenue的高层公寓楼里的人来说,这是在96街到110街之间的一个星期天漫步时的一道风景,”他继续说道。

 

大萧条时期中央公园水库胡佛城
当城市找到资金运土填平旧的中央公园下水池遗址并支付工人搬迁胡佛城的临时住所以及填平和布置盆地时,这些人开始进行工作。

NY Daily News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那个月,有29名男子因在胡佛城居住而被逮捕。

 

大萧条时期胡佛城中央公园无家可归者
2004年11月20日,一名名叫贝丝的无家可归女士拖着她的手推车在中央公园后面带着她所有的物品。

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那些仍然住在那里的人和平离开。

“最终,就像其他人一样,他们似乎只是消失了,”报道《纽约时报》

 

 

 

罗伯特·莫西斯
罗伯特·莫西斯,右,纽约市长罗伯特·瓦格纳(Slum Clearance Committee)委员会主席,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市长理查德·李,1958年3月4日,纽约的兰德尔岛。

AP

莫西斯常常被称为纽约的“卓越建筑师” – 也是贫困和有色人种的有争议的反对者

《纽约时报》在2007年写道:“莫西斯重新种植草坪,种植花卉,重新铺设人行道,将旧的克罗顿水库改造为伟大的草坪,并在公园边缘建立了一系列公共游乐场。”

 

大萧条时期胡佛城
2004年11月20日,一名名叫贝丝的无家可归女士拖着她的手推车在中央公园后面带着她所有的物品。

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2009年的一个晚上,大萧条过后的一年,全国有643,000人正经历无家可归

根据《国家》(The Nation)的报道,美国的无家可归现象在2007年至2019年期间有所下降,除了加利福尼亚州出现了激增。

 

旧金山无家可归者帐篷营地冠状病毒大流行
2020年5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第一个临时认可的无家可归者帐篷营地的航拍,由贾斯汀·沙利文(Justin Sullivan)摄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贾斯汀·沙利文/盖蒂图片社(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从那时起,许多类似胡佛城的帐篷城市在美国城市中兴起,包括洛杉矶和旧金山。

加利福尼亚州自那以后就一直成为无家可归问题的话题。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一项研究,加利福尼亚州约有171,000名无家可归者。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圣地亚哥的无家可归人口增长了22%。

自疫情爆发以来,加利福尼亚州实施了各种不同的法规来试图遏制帐篷城市。它最近的努力包括接纳帐篷城市并为其颁发执照

 

 

 

纽约市无家可归问题
2019年9月18日,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北端附近的无家可归者物品。

斯宾塞·普拉特(Spencer Platt)/盖蒂图片社(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根据全国终结无家可归联盟的数据,疫情爆发后,无家可归人口仅增加了0.3%。

 

 

纽约市流浪者冠状病毒消毒液
2020年3月14日,美国纽约市的一个流浪者杯子上放着瓶装消毒液,以防止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传播。

埃杜阿多·穆诺斯/路透社(EDUARDO MUNOZ/Reuters)

“没人问我们要去哪里,”他在1933年对一名记者说,当他的胡佛城被清理时。”没人在想着我们。”